(资料图)
近期,天津市中研附院皮肤科接诊了两例被蜱虫叮咬的患者,这两名患者均未重视此事,直到被叮咬处皮肤感染化脓、溃疡,身体出现高热,才来医院就诊。彩超检查显示:可见疑似蜱虫叮咬口器及残留物。随后,皮肤科联合皮肤外科切除蜱虫叮咬处皮损,予对症抗炎抗敏、退热处理。对此,该院皮肤一科主任医师张峻岭提醒,广大市民在户外郊游、爬山、逛公园等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,尽量穿长袖衣服,扎紧裤腿,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。如发现可能被蜱虫叮咬,切忌盲目使用拍死虫体和硬拔的手段,建议及时就医,避免相关并发症和传染病的发生。
蜱虫不起眼,危害却不小。蜱虫身上带有细菌、真菌、病毒、立克次体、螺旋体、寄生虫、无形体、原虫等大量病原体,造成的蜱媒传染病多达40多种,如森林脑炎、莱姆病、斑点热、蜱传回归热等。这些虫媒传染病绝大多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,具有分布广、危害大、易暴发流行的特点。
在我国,每年4至10月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时段。病人绝大多数在林地、野外作业。随着森林游、草原游、徒步穿越、狩猎、垂钓等休闲、旅游项目的不断升温,被蜱虫叮咬的情况也越来越多。不仅如此,蜱虫生存的场所已不仅仅局限于荒郊野岭,小区楼下的草丛、灌木林也成了蜱虫的栖息地,喜欢钻树丛的小狗都可能会将蜱虫带回家。
蜱虫不会飞、不能跳,移动能力不强,喜好躲在草尖、树梢等处“守株待兔”,待人或动物经过,伺机“作案”。这种小虫子的“知名度”不如蚊子,却比蚊子可怕得多,其身体前部几乎都是嘴,学名为“口器”。和蚊子咬完就跑的偷袭行为不同,蜱虫靠着口器的倒刺,可以牢牢吸附在宿主身上长达数日,明目张胆地吸血并注入涎液后,如芝麻粒大小一般的蜱虫,可以膨胀到指甲盖大小。
在被蜱虫叮咬后,皮肤局部会出现水肿性丘疹、淤点、淤斑,或质地较硬的结节性损害,自觉瘙痒或者疼痛,严重时会发热,甚至周身泛发皮疹。除损伤皮肤外,蜱叮咬皮肤时将唾液中的毒素注入人体,容易引起“蜱瘫痪症”,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,严重的患者可能因呼吸中枢受累而死亡。另外,还可出现畏寒、头痛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等“蜱咬热”症状,及血小板减少、肝酶异常、心肌酶异常、凝血功能异常及脑积液异常等多器官功能受损症状,危及生命。
被蜱虫叮咬后,有的伤口不明显,有的则会出现伤口红肿现象,发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多月。因此,出游回家后建议马上好好洗个澡,并仔细检查身体,因为蜱虫吸血后会往人体内钻,很难拔下。
如果被蜱虫叮咬了,切忌盲目使用拍死虫体和硬拔的手段,对于一般市民来说,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,不要自行处理,以避免刺激蜱虫在皮表释放更多毒素,也会使蜱虫的口器留在体内导致感染。如不方便就医,蜱虫叮咬后可用乙醚或局麻药涂在蜱头部,等到自行松口后用镊子将其从体表拔除并消毒伤口。但如果被蜱虫叮咬后,伴随发热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颈项僵硬、抽搐、口角歪斜、意识及肢体活动障碍、皮肤呈现大片红斑或丘疹、破溃,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心悸、胸闷等症状,请及时到医院医治。
张峻岭主任医师提醒广大市民:踏青、野餐时,要提前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洒衣物。尤其是在草丛和灌木林密集的地方,要穿好长衣长裤,系紧领口、袖口、裤脚,戴上帽子,勿穿凉鞋。不宜长时间坐卧在草地上,每一两个小时检查一下衣物。从户外回来后需尽快洗澡和更换衣服,细查身体是否藏匿蜱虫,重点检查腋下、耳周、肚脐、膝后侧、大腿内侧、腰部、脚踝、头发和耳朵等。还要妥善处理采摘回来的野果、野菜等果蔬。对钻入树丛玩耍的宠物犬,要仔细查看,避免蜱虫潜伏在浓密的皮毛中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32 华西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